2007年1月19日
這家會“變身”的糖水店,平常已經是客似雲來,經過美食雜誌的介紹後,更是人潮如湧!
為甚麼說它會“變身”呢?事緣店面日間是粥店,晚上則改掛“王記糖水”的招牌,一直營業到凌晨三點!
- Feb 05 Mon 2007 17:53
王記糖水
- Feb 05 Mon 2007 17:44
二訪Via Quadronno (已結業)
- Feb 01 Thu 2007 13:59
誰的特首選舉?
2007年2月1日
這場關乎香港未來5年發展的選舉,隨著梁家傑在昨天宣布得到111名選委提名和曾蔭權今天早上公布參選政綱,終於揭開了序幕。而現在距離3月25日的選舉日,不足兩個月,倉促的時間印證香港一貫的“高效率”。“鐵定”成為下屆特首的曾先生遲至今日才宣布意向,可見他只求在短時間內引發全城討論,但如此短的時間,討論可達多深多廣,不用說也知道。
我是一個對政治漠不關心的人。不過,記得中學老師曾經說過,政治看似與我們無關,其實關係到我們生活的每一環節。因此,我也在這裡發一點牢騷。
梁家傑與曾蔭權,老實說,雖不至於是場爛蘋果之戰,但也是無可奈何之下的抉擇。
- Jan 30 Tue 2007 15:01
看《巴別塔》有感……
衝著2006年康城影展最佳導演、應屆金球獎最佳電影和奧斯卡多項大獎提名的頭銜而看了這部影片。老實說,步出電影院時,心裡有點茫茫然的感覺。影片似乎意有所指,但所指為何,卻無法說出個所以然來。回家後看了官方網站的介紹,再回想故事情景,才逐漸有所體會。
戲名“巴別塔”(“Babel”),源自聖經《創世紀》篇。據說,當時的人民經歷大洪水災難後,開始修城築塔,企圖興建一座可通往天堂的塔樓,是為巴別塔。耶蘇知道後,大為觸怒,於是施法令參與工程的人民說著互不相通的語言,分散到世界不同的角落居住(資料引自Wikipedia)。
影片由四個不同國家-美國、摩洛哥、墨西哥、日本-的四段故事組成。“主軸”是一對美國夫妻,因為婚姻危機而到摩洛哥旅遊散心,途中妻子被不知名的槍手襲擊受傷,引發出“恐怖襲擊”疑雲,進而成為政治問題。
表面上這對美國夫妻是影片的“主軸”,實際上牽連故事發展脈絡的卻是一宗莫名其妙的“恐怖襲擊”。影片藉著一宗“恐怖襲擊”串聯四個地區、四段原本互不相連的故事,當中的政治含意,不言而喻。可笑的是,這宗所謂的“恐怖襲擊”純粹源自一對兄弟的貪玩與無知,毫無政治動機,卻因傳媒的炒作,而成為“恐怖”事件,甚至提升至國與國交涉的政治層面,顯然是對美國傳媒和當前政府的批判,也是對美國人在九‧一一事件後小題大作的過敏反應的譏諷。
戲名“巴別塔”(“Babel”),源自聖經《創世紀》篇。據說,當時的人民經歷大洪水災難後,開始修城築塔,企圖興建一座可通往天堂的塔樓,是為巴別塔。耶蘇知道後,大為觸怒,於是施法令參與工程的人民說著互不相通的語言,分散到世界不同的角落居住(資料引自Wikipedia)。
影片由四個不同國家-美國、摩洛哥、墨西哥、日本-的四段故事組成。“主軸”是一對美國夫妻,因為婚姻危機而到摩洛哥旅遊散心,途中妻子被不知名的槍手襲擊受傷,引發出“恐怖襲擊”疑雲,進而成為政治問題。
表面上這對美國夫妻是影片的“主軸”,實際上牽連故事發展脈絡的卻是一宗莫名其妙的“恐怖襲擊”。影片藉著一宗“恐怖襲擊”串聯四個地區、四段原本互不相連的故事,當中的政治含意,不言而喻。可笑的是,這宗所謂的“恐怖襲擊”純粹源自一對兄弟的貪玩與無知,毫無政治動機,卻因傳媒的炒作,而成為“恐怖”事件,甚至提升至國與國交涉的政治層面,顯然是對美國傳媒和當前政府的批判,也是對美國人在九‧一一事件後小題大作的過敏反應的譏諷。
- Jan 29 Mon 2007 11:01
又老一歲了......

歲月催人老,眨眼又過了一年...

來自Casa Patisserie 的 Chocolate Truffle Cake。蛋糕細緻、軟滑,散發著濃濃的可可香,甜度很低,會讓人欲罷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