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到上海,完全是即興旅遊,毫無規劃可言,只靠著男友十多年前公幹時的模糊記憶和一本事後才發現是完全不可靠的旅遊書。在膳食方面,也沒有事先做功課,走到哪,吃到哪就是了。
到上海,自然是吃上海菜。上海菜除了小籠包,還有小籠包、小籠包、小籠包,幾乎每天都吃小籠包……
其實,上海菜當然不只是小籠包,只是我們沒有特意發掘有特色的餐廳而已。
第二天晚上,我們到了南京東路和外灘蹓躂,到了差不多九點,才晃到這家以蘇錫麵聞名的吳越人家。
旅遊書對這家的介紹是:在南京路,吃包吃小點吃餃子地方多的是,唯獨吃麵始終不出吳越人家……各遊客區幾乎都有一家,但當地人批評分店及加盟店質素不穩,較好的有淮海路店(總店)及南京東路店,兩者都是港客及日本人常到分店。
我們在上海的五天裡,分別在吳越人家的兩家分店吃過麵,每次都只有疏落的兩、三客人而已。所謂的港客及日本人常到之處,也許是昔日的美好時光吧。
南京東路店位於地下,從樓梯走下去,只見兩個穿白色廚師袍的小伙子閒站著聊天。走進店裡,只見空無一人!後來才看到原來在廂座裡還有兩個客人在吃麵。
不知是空調不好,還是店家使用劣質清潔劑,店內充滿著一股“騷”味。之後有兩個內地人,一走進來就被那股異味嚇跑了。
只是我們顧念到時間已晚,也找不到其他好去處,而且換到大風扇底下的座位後,感覺好多了。
時屆九點,店裡的大嬸都露出一副“你不要妨礙我們打烊”的臉孔。一坐下,店員就迫不及待地要我們點菜。我們研究餐牌的期間,她就一直站在那裡向我們“施壓”。當我們點了一道煨麵和一碗餛飩後,大嬸即時制止我們,直說“夠了,夠了,這夠兩個人了”,完全是不想做生意啊!
雪菜黃魚煨麵是這裡的招牌菜。湯頭雖然有點油膩,但很香濃;去骨的黃魚肉連著皮,但一點腥味也沒有,而且份量超多,目測應該有半尾吧;鹹香的雪菜為煨麵起了調味而不添鹹的作用;麵條是我喜歡的幼身麵,泡久了也不會爛糊糊的。總的來說,這是一碗非常美味的麵。
餛飩湯則是一般水準。難怪男友後來一直唸著要自己吃一碗黃魚煨麵。
兩天後,我們到淮海路閒逛時,找到了另一家吳越人家分店。這家店位置比較隱秘,但是比南京東路那家乾淨、整潔多了,而且裝潢更古色古香,也沒有令人難受的怪味。果然在外地旅遊時還是應該光顧總店比較有保證。
男友如願點了雪菜黃魚煨麵,我則要了一碗三鮮蒓菜煨麵。
兩家店的餐牌雖然是一樣的,但是出品有點不同。從兩張照片就可看出:
總店(上圖)的湯色澤偏淡,湯頭較為清爽,黃魚的份量沒有南京東路店(下圖)那麼多。
我的三鮮蒓菜麵也很好吃。第一次吃蒓菜,黏滑的口感很是特別。
其實,吳越人家的麵條有著很高的水準,可惜不太懂得包裝,浪費了一碗好麵。
吳越人家
南京東路店:黃浦區南京東路479號
淮海路店:盧灣區淮海中路706弄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