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6年3月30日 



去年到京都旅行時,遊覽了幾處近郊的小鎮,雖然大多只逗留半天,卻讓我們留下了美好印象,其中一處就是宇治。

宇治位於京都南部,從京都火車站出發,不消半小時便到達。這短短的車程,卻有著把人從繁囂帶往平淡的感覺。

對宇治的認識始於綠茶。因為喜歡喝綠茶,所以想親眼看看這個“綠茶之鄉”。不過,原來這個以綠茶聞名的小鎮,茶園已幾乎絕跡。據說目前日本最主要的茶葉種植地是靜岡,但因為宇治的“綠茶之鄉”之名響譽世界,所以即使是靜岡出產的茶葉也會冠以宇治之名。

不見茶園,它的製成品倒是無處不在:綠茶麵、綠茶糕餅、綠茶雪糕、綠茶豆腐……還有商店街上形形色色的茶店、茶室,有閒情逸緻的,更可體驗優雅的日本茶道,品味清香濃郁的綠茶。

前往宇治之日,正值寒流來襲之時。也許是這個緣故,遊人異常稀落。從火車站走到宇治橋,轉入平等院前的商店街,幾乎不見人影,宛如整個宇治仍在酣睡中一般。陰寒的天氣令遊人稀疏的街道顯得有點兒蕭索。偶而的一陣冷風吹來,讓人渾身哆嗦,直有刺骨之感。那天,出生南方的我倆首次體驗雙唇冷得麻痺的滋味,至今難忘。

陰暗的天氣令宇治的景色略顯“褪色”,靜謐的氛圍卻讓人不自覺地放慢了腳步。

與京都市一樣,宇治有著不少歷史悠久的古剎。踏入旅程的尾段,古樸廟院看了不少,掂一掂盤纏,似乎也消耗得七七八八。考慮到昂貴的參觀費和我倆貧乏的文化知識,還是把錢省下吧。爬上宇治堤上的小山丘,從枝幹葉影的隙縫中張望一眼平等院,已然滿足。 


"偷望"平等院

回到香港後,翻看舒國治的《門外漢的京都》,其中一段描述竟彷如是我倆的寫照:

“門外漢者,也不逢寺便進。有時山門外佇立張望,便已極好。須知京都寺院,何止千家百家?恰好散列點綴於市內各處,成為你隨時走經、轉眼一瞥、便古意油然而生的最佳市井風景。”(舒國治:《門外漢的京都》(臺北市:遠流,2006),頁25)

我倆初遊京都,固然是門外漢;但舒國治遊歷京都不止數十次,卻仍自謙為“門外漢”。他說:“到了京都,我總是反覆的在那十幾二十處地方遊繞,並且我總是在門外張望,我總是在牆外佇足,我幾乎要稱自己是京都門外漢了”(同上,頁11)。但正是這“門外漢”,看出了京都的文化特質,發掘了京都被一般旅人忽略的意味。

雖然我是從京都回來後才發現這本書,看罷,卻有神遊京都的滿足感。

當日我們只騰出半天的時間遊覽宇治,但因為一大早就到達,兼之景點集中,縱然我們步伐輕鬆,不消半日,預定的行程已然完成。不過,顫寒的天氣並未能驅使我們馬上離開。難得來到綠茶之鄉,不來頓綠茶麵豈不可惜!

為了物色這頓在行程之外的午餐的著落,我們穿梭宇治橋不下四、五回,現在回想也禁不住發笑! 

吸引我們光顧這店的原因,是透明玻璃內年邁師傅專注搓製麵條的身影。

當我們推門進去,被眼前熱烘烘的景象愣住了,似乎宇治的遊人都不約而同地擠進這裡來了。 


點了兩份綠茶冷麵。吃著軟嫩、清香的冷麵,嚼著酸甜冰涼的蕎麥麵芝麻腐皮卷。開放廚房裡老師傅捶打麵糰的咚咚聲在狹小的店裡顯得異常響亮。看著老師傅片刻不停手地和麵、打麵,端出一盤又一盤的麵條。新鮮的材料、用心的製作,無怪乎客人絡繹不絕。 

吃罷綠茶冷麵,心滿意足地踏上歸途。

走進車站,眼前是一列髹上墨綠色顏料的火車-真不愧是“綠茶之鄉”! 



參考資料:
1. 宇治探訪
2. 宇治市觀光協會
3. 平等院
4. 平等院表參道商店街
5. 宇治橋通商店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iuyuentsz 的頭像
    siuyuentsz

    小丸子的筆記本

    siuyuents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